關于我們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當今全球科技革命發展的主要特征是從科學到技術轉化,基本要求是重大基礎研究成果產業化”。建設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江蘇產研院”),是江蘇踐行 習近平總書記 指示精神的重大舉措。江蘇產研院成立于2013年12月,定位于科學到技術轉化的關鍵環節,著力破除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探索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打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通道。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產研院,提出科技創新工作的“四個對接”——強化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對接。江蘇產研院積極踐行 習近平總書記 要求,按照“研發作為產業、技術作為商品”的理念,積極發揮兩個橋梁作用——“高校(科研機構)與工業界的橋梁”和“全球創新資源與江蘇的橋梁”,從創新資源供給和企業技術需求挖掘兩端精準發力,構建集研發載體、產業需求和創新資源于一體、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營造包括人才生態、金融生態、空間生態在內的產業創新生態,在構建產業技術研發機構治理體系、研發載體建設、人才引進培養和激勵、財政資金高效使用等方面探索了一系列改革舉措。

        深耕科技體制改革“試驗田”。 江蘇產研院探索形成了八項改革舉措:一所兩制、合同科研、項目經理、團隊控股、撥投結合、股權激勵、三位一體、集萃大學。2018年被江蘇省委省政府授予“為江蘇改革開放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20年,被科技部等九部門確定為“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單位”,被中國科協評為2020年“科創中國”十大產學研融通組織。

        構建產業技術創新體系。 建院以來,江蘇產研院持續打造集創新資源、企業需求和研發能力于一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在創新資源端,海外和國內戰略合作高校機構分別為87家、120家。在硅谷、休斯頓、耶路撒冷、哥本哈根、牛津和多倫多等全球創新活動最活躍的地區設立了9家海外創新孵化平臺。在產業需求端,與江蘇省內細分行業龍頭企業累計共建410余家企業聯合創新中心,累計征集企業重大技術需求2600余項,企業意向出資金額超95億元。在研發載體端,以江蘇產業需求為導向,加強應用技術研發能力建設,在制造裝備、先進材料、生物醫藥、信息技術和能源環保等領域建設研發載體82家,擁有研發人員超過12000人,衍生孵化科技型企業1400余家,服務企業累計超過20000家。響應國家戰略需求及產業升級需求,推進建設了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集成電路應用技術創新中心、長三角太陽能光伏技術創新中心等8家集成創新平臺建設,開展前沿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公共技術服務等。

        營造產業創新生態。 十年來,江蘇產研院致力于從人才、金融和空間等三個方面,營造促進產業技術研發與轉化的創新生態。人才生態方面,構建由戰略科技人才(頂尖人才)、領軍人才(項目經理)、骨干研發人員(集萃研究員)和集萃研究生(博士后)等共同組成的人才體系。十年累計從世界范圍內遴選490+名海內外高端創新人才擔任項目經理(團隊),其中國內兩院院士21名,海外院士22名;引進230余名JITRI研究員擔任研發骨干;與國內知名高校聯合培養6790余名集萃研究生。金融生態方面,采用支持設立早期創投基金等方式,撬動社會資本,圍繞創新鏈部署資金鏈,構建有利于研發產業發展的金融生態。至2024年底,江蘇產研院公司通過有限合伙人形式參與各細分領域創投基金15支,參與基金認繳總額23億元,帶動各類資金20億元;累計在投項目110項,在投項目總市值約400億元。 空間生態方面,著力打造標桿性創新綜合體。在南京,依托江蘇產研院新址,建設10萬㎡研發產業園區;在蘇州相城,共建長三角國際研發社區,啟動區建設面積35萬㎡,積極打造促進創新資源高度集聚與深度融合的物理空間載體。

        集萃人才,創夢未來! “十四五”期間,江蘇產研院將以促進江蘇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為根本動力,聚焦構建引領產業發展協同開放的技術創新體系、營造面向產業創新需求協同高效的生態系統、增強對江蘇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度和建設具有集萃特色的現代科研機構治理體系四個戰略方向,全面推動江蘇產研院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到“十四五”末,基本完成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在戰略必爭領域、產業前沿領域以及江蘇省重點領域布局建設一批高質量研發平臺載體,攻克一批“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成為推動江蘇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信息技術領域
        單老師:025-83455135
        材料領域
        陳老師:18705150556
        制造與裝備領域
        孫老師:025-83455165
        生物與醫藥領域
        呂老師:025-83455139
        能源與環保領域
        邰老師:18761887639
        辦公室
        趙老師:025-58551036
        點擊上傳 取 消 確 定